作者:許志誠 | CCKM 知識長 - 2016年4月23日

中國經濟成長自2012年初開始呈現下降趨勢,於今年第一季似乎有轉強的跡象。官方剛公布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(GDP)初估值,與去年同期相較年增率6.7%,僅較去年的6.8%些微下跌,這項結果確實超乎專家預期。

三項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,首先是企業盈餘,今年第一季年增率7.2%,去年第四季年增率還在6%;第二是房地產市場,今年3月新屋價格較去年同期成長3.1%,是2014年中以來最快的成長速度;第三是3月工業生產年增率6.8%,前兩個月平均成長率為5.4%。中國近來大力運用貨幣、財政政策刺激內需,試圖達成官方預定的經濟成長目標。金融面也有同步表現,滬深300指數較1月底上漲7%;人民幣兌換美元在過去3個月內漲幅近2%,就連先前持續下降的外匯存底在3月也止跌回升。

然而在政府大力推動的過程中,令人擔憂的現象也陸續出現,像今年第一季中國新增貸款成長42%,是近3年來最大的漲幅;部分大城市的新屋價格,如深圳3月年增率暴增62.5%,上海也大漲30.5%。中國官方對此是有部分抑制行動,包括去槓桿、去產能等,希望可以讓整個經濟復甦步伐不致於失控。

即便如此,經濟學人認為美國未來的貨幣政策,可能就不是在中國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。美國自去年12月17日發起這波升息行動的第一步,未來當第2次升息更為明確時將會引發美元升值,中國資本外流情況將可能再度出現,屆時今年初中國官方引導各項刺激內需的政策將受到考驗,中國的經濟可能會再度出現隱憂。

中國官方今年十三五的目標明確,希望藉由內需來刺激經濟,讓政府放出的錢可以在國內充分循環。政策先後包括引導房地產市場投資升溫,不僅讓資金可以留在中國境內,且可達成去產能目標;再引導企業利潤空間加大,如降稅、降社保負擔,提升企業投資價值,讓企業可以透過直接金融吸引資金,完成去槓桿,避免資金壓力造成金融機構授信品質惡化;去產能如鋼鐵、煤炭,引導商品價格提升,進而擴大企業利潤空間;財政部分則是加大赤字預算比率到GDP的3%。

但這一系列的措施,最擔心的就是資金外流,就如同上頭輸血,下方傷口持續流血。美國升息步伐雖然放緩,但繼續升息應該是不變的事實,今年中國的各項政策對於經濟刺激效果持續與否,未來觀察焦點肯定是當美國再度升息時,美元轉強是否會讓中國資金再度出現大規模流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志誠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